见到王云祥时,他正在地里忙着安装简易性诱剂装置。“这个装置是烟草部门免费提供的,对斜纹夜蛾与棉铃虫诱捕效果好。”今年58岁的王云祥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永宁乡永宁村的一名“职业烟农”,也是村里的产业致富带头人。
王云祥在田间安装简易性诱剂装置。文/熊召贵
简易性诱剂装置是针对斜纹夜蛾、棉铃虫等迁飞性强、繁殖速度快的农业害虫而研发的一项绿色防控技术。王云祥口中的斜纹夜蛾和棉铃虫是当地农业生产重点防控的害虫,其爆发期可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为解决这一难题,泸西县烟草专卖局按照上级部署,在全县推广“性诱剂装置+在线虫情监测系统”的智能化防控体系。该体系实现线下诱捕数据与线上监控平台的联动,可精准统计虫情动态并预测发展趋势,提升了虫害防治的时效性与科学性。
时光回溯至2000年,三十出头的王云祥在临县租了30亩地种葫芦,栽了跟头。“那时候请人干活每天二十元,第一年就剩八千利润,后面三年连本钱都赔光了。”2004年,为还清欠款,他转行开乡村电影院、台球室,2015年种中药材又遇资金链断裂。说起这段经历,王云祥至今印象深刻,那几年,他的白头发都多了不少。
2019年开春,眼见村里新房如雨后春笋,在外闯荡多年的王云祥决定回乡,流转60亩地搞粮烟轮作。
轮作又称换茬,指在同一田块有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可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改善土壤结构。近年来,泸西烟区坚持“100%轮作+适度休耕”制度,在保障村民收入的前提下,让过度开发的耕地逐步恢复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去年,王云祥试着在玉米地套种红豆,每亩多赚了200多元,全家年收入超过15万元。“现在种地讲究科学,村里领办的种植合作社还帮着联系了雪莲果收购商,我打算再扩几亩地试试。”王云祥说。
2024年以来,泸西县烟草专卖局引导全县45个村党组织领办种植合作社,探索“土地流转+设施配套+产业协同+农机服务”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实现“村民+集体”双增收。
除此之外,王云祥还在当地烟叶工作站生产技术员的指导下,在地里安装了滴灌设施,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管理。“你看这滴灌带,水肥直接送到根上,省水又省工。”王云祥说。
王云祥在田间查看滴灌情况。摄/熊召贵
从2006年起,泸西县烟草专卖局累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帮永宁村委会建设了3个蓄水池、371个地边小水窖、5条管网、1条沟渠和128座密集烤房群,有效解决了村里群众作物用水困难。
2022年,在泸西县烟草专卖局的政策支持下,王云祥还把3座烤房改造成生物质燃料烘烤,温度自动控制,每炉能节省200元成本,不仅满足了自家的烘烤需求,还能服务周边有烘烤需求的乡亲。
如今,王云祥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去年,他不仅重新装修了房子,还购置了一辆电动小汽车,欠款也基本还清。“我打算再多种些经济作物,比如红薯和灯盏花,合作社提供产销对接支持,不愁销路。”对于以后的种植规划,王云祥心中已经有数。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熊召贵 张树斌)